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兒童虐待動物小心暴力傾向

兒童虐待動物小心暴力傾向

來源:寶貝周    閲讀: 9.2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有的小朋友要是喜歡起寵物,經常緊緊摟住它不放,搞得小動物喘不過氣,雖然看着淘氣,倒也可愛。不過有的家長卻發現,孩子愛寵物愛得有點“過”了,不像是在愛,像欺負,甚至弄傷了小動物還覺得好玩。孩子年紀小小,怎麼會有“暴力傾向”呢?

果子有個5歲的兒子,前些天他和家裏的小狗玩,狠命地揪小狗的耳朵。小狗性格温順,慘叫一聲跑開了,只見這小傢伙直樂。果子説了兒子兩句,也沒放在心上。沒想到過了幾天,這一幕又重演了,兒子邊打小狗邊説:打你!打你!

兒童虐待動物小心暴力傾向

果子這下不敢一笑而過了,自己和丈夫平時都很注意教育孩子要有愛心,孩子怎麼會這樣呢?

而中山三院心理科鍾智勇醫生説,如果發現小孩子故意欺負動物,父母要留心他有沒有其他的破壞行為。因為根據諮詢經驗和研究結果,光是打寵物是很少見的,一般都有其他的反社會行為,這樣的孩子進入青春期後會特別叛逆,難以控制自己的破壞衝動。

注意一:暴力遊戲和電影的影響

在美國,心理學家曾經做過一個挺殘忍的實驗。將一羣兒童分為兩組。一組經常給他們看有暴力成分的電影,另一組則看普通的電影。如此維持了半年之久,結果發現,經常看暴力電影的兒童,明顯有暴力傾向。

後來,心理學家又花了差不多半年來消除暴力電影對兒童的影響。從中可以看出,經常看暴力影片,兒童會不自覺地模仿其中的內容,而另一點是,通過積極的影響,暴力傾向可以消除。

因此家長可以留心,除了自己在的時候,孩子有沒有機會接觸到一些有暴力成分的電影或遊戲?像曾經風靡的單機遊戲《罪惡都市》,連幾歲的小朋友都很容易上手,有一位80後的年輕舅舅看到侄兒玩《罪惡都市》,覺得暴力得不可思議,問他,“你為什麼要去打人?”侄兒回答,“好玩啊!”

鍾醫生説,兒童沒有判斷是非的能力,僅僅因為電影或遊戲裏的人物這麼做,他就去模仿。

注意二:其他的破壞行為

破壞行為,簡單的説就是干擾自己和別人生活的行為,在孩子身上,就有逃學、打架,欺負同學、故意損壞東西等等。

打家裏的小動物和故意損壞東西,是家長最容易看到的情形,其他的行為,就發動老師和家裏的其他親人一起來注意吧。

如果除了打小動物,其他的破壞行為也在孩子身上出現,就是我們一般説的“反社會”,意思是和社會接受的行為格格不入,控制不了自己的破壞衝動。

獎懲分明 消除破壞行為

好在,“反社會”在年齡小的兒童身上並不可怕。他們只是單純的模仿破壞行為,所以,像前面提到的美國實驗一樣,積極的影響可以消除他的暴力傾向。

下定決心消除孩子的暴力傾向,就要獎懲分明。鍾醫生説,孩子有破壞行為,立刻讓他知道這是不對的,如果他做得好,也及時地表揚,慢慢的,積極的行為就被強化了。這個方法,相信各位家長都不陌生,不過耐心是一定要的,消除暴力傾向,一般要幾個月到半年的時間。

最瞭解孩子喜好和生活習慣的人莫屬父母了,下面給大家推薦一些從生活細節裏給孩子積極影響的方法。

讓暴力成分的影片和遊戲從孩子身邊消失,電視節目和遊戲都先過濾一道。

除了給他講愛心,更可以以身作則,善待寵物、善待其他人,讓孩子從你身上學。

他喜歡的英雄人物有什麼積極正面的動畫片或故事?多給他看一些,兒童的崇拜心理是特別強的,崇拜,就會跟着做。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