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生活護理 > 寶寶精養好?還是粗養好?

寶寶精養好?還是粗養好?

來源:寶貝周    閲讀: 1.4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新手爸媽都不知道怎麼帶孩子,有的會買一大堆育兒書來進行學習,但是這樣真的能帶好孩子嗎?寶寶精養好?還是粗養好?

相信有不少媽媽們有這樣的體驗:有了娃後,買了一堆育兒書,嚴格按照書上的餵養知識來,長輩們呢多半還是用以前的經驗來帶娃“我們就是這麼把你帶大的”……

然後,因為觀點不一導致的家庭摩擦就不斷升級,到最後,連後知後覺的爸爸也嗅到了一絲緊張氣氛,“你們這是怎麼了?”

寶寶粗養還是精養,確實是很多家庭年輕一代和長輩之間的矛盾點之一。

爸媽愛精養爺爺奶奶習慣粗養?

小南身邊很多年輕爸媽,自己看了一本又一本的育兒書,寶寶吃什麼、什麼時候吃等等,嚴格按照書上的來。

爺爺奶奶們呢,還是按照自己的習慣來帶娃,以前怎麼養子女,現在就怎麼養孫輩,其實很多過時的不科學的育兒方法早就應該被拋棄了。

“小南,你寫過1歲前寶寶不能吃鹽、1歲後也要控制的文章,婆婆非説不吃鹽沒力氣,一定要給寶寶的輔食里加鹽,我都覺得鹹了,她偏説不鹹不鹹,跟她好好説沒用,還覺得我們不信任她,怎麼辦?”

“長輩們愛寶寶是不假,辛苦帶娃也不假,但很多輔食的做法、種類都不科學啊,我家寶寶才6個月就被餵雞蛋,一吃就過敏,停了幾天還要給寶寶吃,為啥老人家總覺得雞蛋是全世界最有營養的?”

……

粗養精養的利弊有哪些?

寶寶精養好?還是粗養好?

所謂粗養,有的爸媽是“順其自然,耐心等待寶寶長大”,有的長輩是“以前怎麼帶兒子現在就怎麼帶孫子,幾十年前吃啥,現在還是吃啥”(當然,營養水平肯定會跟上)。

一般來説,“順其自然”的寶寶,免疫系統會比凡事太過精細的寶寶發展得更好,粗養確實能增強寶寶免疫力,也更有利於他們的天性釋放。

但如果一些良好的行為習慣沒有從小養成的話,改變起來可能會比較困難。

還有,過度粗養有時候會不衞生,導致寶寶病從口入。

有的長輩還喜歡按照大人的飲食習慣來製作寶寶輔食,油、鹽放得太多,寶寶就被養成了重口味,這對未來的健康有很多隱患。

以及,大人吃什麼寶寶也吃什麼,有些食物未必適合寶寶或者容易過敏,這也是需要考慮的地方。

至於精養呢,很多爸媽的做法是“按書養”,這樣確實能從書上學到很多科學養育知識,能讓自己從0基礎迅速掌握很多基礎育兒知識,遇事不慌張。但也會拘泥於條條框框。

太精細也有弊端,比如輔食,有爸媽怕寶寶消化不了或被食物卡住,一味只讓寶寶吃糊糊,結果非但鍛鍊不了寶寶的消化能力,還會讓寶寶的牙齦因缺乏咀嚼的刺激,會讓牙齒髮育遲緩不説,還會讓牙齒排列不整齊甚至地包天,久了可能影響到寶寶語言發育,容易口齒不清。

爸媽們經常會問到,如何根據寶寶的生長情況,結合科學的輔食原則,製作適合寶寶年齡階段的輔食,特別是選擇精養的媽媽。

關於這一點,小南一會兒就詳細展開説説。

總之建議是,粗養還是精養,關鍵看寶寶的特點以及各階段的情況。比如敏感型的寶寶可以細緻點,大方型的可以適當放手。

不同階段的輔食原則:

關於寶寶的輔食,不同階段寶寶的輔食基本原則爸媽先了解一下:

輔食添加是一個逐漸增加的過程:從富含鐵的泥糊狀食物開始,逐步添加達到食物的多樣性。

展開説就是,每次只添加一種新食物;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細到粗,循序漸進。

每添加一種新食物,要先適應上2—3天,密切觀察寶寶的反應,比如是否出現嘔吐、腹瀉、皮疹等不良反應,適應一種再添加一種,如果有過敏現象,就要暫停一段時間,然後繼續上述流程。

6-8個月——寶寶的輔食要富含鐵,所以首選是強化鐵的米粉,然後逐漸添加水果、蔬菜,肉類等,尤其是紅肉,能很好地補充寶寶需要的鐵和鋅。

9-11個月——輔食添加的重點是,富含鐵和鋅,然後品種要更多,質地要慢慢從半固體往固體靠,逐漸過渡到成人食物。

這個時候,爸媽要開始有意識讓寶寶學習自己吃飯哦,為啥?不同質地的食物(包括碎末狀、顆粒狀、塊狀等),都能幫寶寶學習吞嚥和咀嚼呢。

飯和菜分開,湯湯水水不要直接拌到米飯裏,也不要給寶寶的食物裏添加鹽,還可以適當吃點蛋黃“測試”會不會過敏。

12-36個月——寶寶生長髮育的速度比1歲前慢下來了,有時候吃得少了,爸媽千萬不要急吼吼用油、鹽去給寶寶“開胃”。

然後,脂肪所供能量佔比要下降,碳水化合物佔比逐漸上升。穀物、蔬菜、水果、肉類食物、乳製品,這幾大類的食物每樣都要吃一點,數量可以有多有少,也可以偏好某幾樣,但不要養成偏食的習慣就好。

很多時候該精養還是要精養,不能想當然地“以前吃啥現在還是吃啥”或者是大人吃啥寶寶也吃啥。在掌握這些基本原則的基礎上,爸媽在具體某種食物上可以適當放手,細中有粗。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