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母嬰資訊 > ”我重視早期教育,所以我每天開車1小時把孩子送到這裏“

”我重視早期教育,所以我每天開車1小時把孩子送到這裏“

來源:寶貝周    閲讀: 1.3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上週我去華盛頓參加北美早教年會,週六正好有機會去實地考察了兩所幼兒園。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是其中一家,“自然中的幼兒園”。負責老師説,來這裏上學的不少住的都挺遠、

上週我去華盛頓參加北美早教年會,週六正好有機會去實地考察了兩所幼兒園。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是其中一家,“自然中的幼兒園”。負責老師説,來這裏上學的不少住的都挺遠,都是家長每天開車1小時送孩子過來的,就是因為他們覺得這樣的體驗值得且有意義。

我們這一車人是第一批到的,一下車除了凜冽的空氣外,竟然有這樣一個特殊的小夥伴來歡迎我們。Bryan是這邊的志願者,他滔滔不絕地和我們講起了這個貓頭鷹的經歷和特徵。

”我重視早期教育,所以我每天開車1小時把孩子送到這裏“

就在我們和這隻貓頭鷹互動的當下,不一會園長到了,我們參觀之旅就正式開始了。

現在人生活條件好了,什麼都不缺,唯獨缺了一樣東西,就是和大自然的聯結。美國人理查洛夫曾在《失去山林的孩子》裏就提出了這樣一個名詞來描述這樣的情況,“大自然缺失症”。

“大自然缺失症”不是一種醫學診斷,而是對於人們因為疏離大自然後出現的一系列病態行為的描述。這套書上市後就得到了美國社會的關注,尤其是教育界的關注。

在數字時代下成長的孩子,這樣的“大自然缺失症”尤為嚴重。而這家幼兒園就是完全以自然為主題建造的,針對2~5歲的孩子。

是課堂教室還是自然博物館?

我們首先走進的是室內教室,教室裏幾乎所有的教具、玩具、傢俱都是用自然材料做的。如果不是事先知道,真的會一晃神覺得這是一個迷你自然博物館或者某個自然中心。

一走進教室最奪人眼球的就是這幾個動物標本,這些不僅是教室裏的擺件,也是孩子們畫畫觀察的物品,更是孩子們近距離接觸的“小夥伴”們。

”我重視早期教育,所以我每天開車1小時把孩子送到這裏“ 第2張

我當時問了園長一個問題,“你們如何和孩子們談論死亡?”。園長説,他們並不會主動談起。標本對於不同年齡段的孩子來説認知也是不同的,有的孩子以為它就是活的,只是不動;有的孩子以為是毛絨動物;有的孩子一開始就知道它是死的。

老師們不會主動去把標本製作等等一系列過程都一股腦兒地告訴孩子,而是隨時隨地做好回答孩子問題,和孩子一起討論的準備。雖然這只是參觀的一個小插曲,但我想寫出來分享給大家,對於一些“困難”問題,先去確定孩子的理解是什麼再回答很關鍵。

”我重視早期教育,所以我每天開車1小時把孩子送到這裏“ 第3張

室外撿到的各種“寶藏”,成了孩子們進行角色扮演的“小小世界”

”我重視早期教育,所以我每天開車1小時把孩子送到這裏“ 第4張

各種放大鏡來近距離觀察巖石、植物的紋路

”我重視早期教育,所以我每天開車1小時把孩子送到這裏“ 第5張

“玩中學”,那麼學點啥呢?

在參觀之前,我心裏是有一點點疑問的,現在打着某個美好概念的帽子然後收費很貴的幼兒園其實挺多的。所以,看完這樣“神奇”的教室佈局後,我開始想了解,他們的教學大綱是什麼(任何一家玩中學的幼兒園都是有教學大綱的),他們是如何將“玩中學”與自然有機結合的?

很遺憾,我們去的時候是週六,沒有孩子。但是從很多教室裏的玩具擺放、很多老師記錄裏我找到了答案。

樹墩和松果粒:認識數字,學會數數和一一配對

”我重視早期教育,所以我每天開車1小時把孩子送到這裏“ 第6張

塗了顏色的松果殼:顏色配對和歸類

”我重視早期教育,所以我每天開車1小時把孩子送到這裏“ 第7張

測量樹幹有多粗:先用自己的手臂來測量,然後學會用皮尺,自然就學會了使用測量工具和讀懂刻度

”我重視早期教育,所以我每天開車1小時把孩子送到這裏“ 第8張

大自然的尋寶遊戲:不僅僅是觀察能力的培養,還把數字融合其中,並且讓孩子們讀圖片/文字,也是早期認字啟蒙的開始。

”我重視早期教育,所以我每天開車1小時把孩子送到這裏“ 第9張

利用大自然裏的材料做美工更是多種多樣,比如一個掉在地上的樹枝被一個孩子撿了回來,他懷念樹枝還在樹上繁密樹葉的樣子,於是就和老師同學一起想辦法,讓這棵光禿禿的樹枝又重新有了“樹葉”。

”我重視早期教育,所以我每天開車1小時把孩子送到這裏“ 第10張

大自然是更大的課堂

當我們還在驚訝於室內課堂有那麼多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時,園長和我們説,其實我們的孩子大部分時間都不在課堂裏,因為我們室外也有一個課堂。

是的,這就是傳説中“森林裏”的教室。

”我重視早期教育,所以我每天開車1小時把孩子送到這裏“ 第11張

桌椅,當然大部分情況下,孩子和老師都是席地而坐。最左面的是個小舞台,很多時候孩子們會自發地利用大自然裏發現的東西,自編自演一出小小舞台劇。

這和美國傳統幼兒園的show & tell差不多,用來鍛鍊孩子的表達能力、想象能力、公眾演講能力。

”我重視早期教育,所以我每天開車1小時把孩子送到這裏“ 第12張

閲讀該是隨時隨地,自然而然發生的事情,即使是在大自然中也不例外,你看這是自然大課堂裏的小小圖書館。

”我重視早期教育,所以我每天開車1小時把孩子送到這裏“ 第13張

大自然中關於科學、工程、技術、數學(STEM)的啟蒙也是隨處都是,比如這個水車,孩子們討論如何讓水車轉動起來,進行實驗,還曾經在旁邊搭建一個“水庫”。

”我重視早期教育,所以我每天開車1小時把孩子送到這裏“ 第14張

當我們沉浸在這個室外課堂大寶藏時,園長又和我們説,其實很大部分時間孩子們也不在這個課堂裏,而是真正在自然中。這個室外課堂連着一個徒步小道,園長説,那裏每時每刻都在發生着“學習”:四季的變化,途中遇到的生物、道路障礙、藝術靈感、很多很多的對話,等等等等。

於是,我們一羣人就跟着園長踏上了徒步小道,一路上都是這樣的落葉,踩上去發出“悉悉嗦嗦”的聲響。

”我重視早期教育,所以我每天開車1小時把孩子送到這裏“ 第15張

最終來到了中心點,視野真的太美了。園長説,這邊就是天然的遊樂場。同行裏有一位是在國內做國際學校的董事長,問園長,“為什麼你們不在這樣的空曠地放上一些遊樂場設施呢?”

園長説,“我們從不購買遊樂場設施,我們都是帶着孩子一起動手做,我們曾經一起做過蹺蹺板,就是一個樹墩,一塊樹木,加上一些稻草,但是這就是一堂非常生動的項目化課程教育啊。孩子們發現需求,定義任務,尋找解決方案,然後共同完成一個項目”。

”我重視早期教育,所以我每天開車1小時把孩子送到這裏“ 第16張

我從中學到了什麼?

不知道看到這裏,大傢什麼感覺?也許有人會覺得很羨慕,然後就會遺憾自己的孩子沒有條件進入這樣的幼兒園。我當時參觀完,也是無比羨慕,然後我就去和園長討論了一個問題,“如果因為現實條件所限制,我們更多的家長和普通幼兒園可以借鑑什麼?”

園長和我説,他們現在也在開發一些材料,讓更多的孩子、老師和家庭可以有機會接觸體驗自然,讓自然的這個大課堂變得觸手可及(我已經在和園長聯繫了,回頭拿到資料會再和大家分享)。

今天就談一下,那天我自己參觀完後覺得立馬可以運用的兩點。

1、給予孩子賦能

這是當時我問園長的一個問題,“非常現實的,野外玩耍和探索其實挺危險的,你們是怎麼平衡的?”園長的回答讓我受益匪淺。

她告訴我,從3歲的孩子開始,他們就會告訴他們,有危害、有危險和有風險的區別(hazarddangerrisk)。危害是那些我們一定不能去碰的東西;危險是我們需要掌握特定技能去嘗試的東西;風險是我們需要額外小心去應對的東西。

對於“危險/風險”範圍的活動,整個幼兒園的老師幾乎從來不會對孩子説,“不可以”,而是會告訴孩子應對的方法,“路上有結冰了,會比較滑,如果你想走這條小道的話,我們除了要穿防滑雪靴外,還需要走的慢一點,把手伸出來,維持身體的平衡”。

當時我聽完這段話,就特別感觸。所謂自信,一開始就是源於我對自己身體的確信,我對自己探索能力的確信,就是從這些小事開始,“我可以跳多遠、爬多高,我敢不敢跳進這個沙坑、翻過這個樹叢?”

因此,這次的參觀再次提醒了我,對於孩子合理範圍內的探索,我們不該去不斷提醒孩子,“這些危險,這個不要嘗試”,而是去教會孩子合理的應對能力,在我們密切的監護下讓孩子自己做到,這些體驗會給予孩子今後的勇氣去挑戰學業事業和生活上的困難。

一個學期下來,這羣5歲不到的孩子,學會了生火,學會如何使用各種工具(剪刀、鋸子等),學會了徒步時遇到蛇怎麼辦;學會了如何保護自己免受蜱蟲的侵害,等等。

而這一切的經歷都在告訴他們,“你們很有能力,你們可以保護自己,你們可以創造生活”,我想這才是真正自信吧。

”我重視早期教育,所以我每天開車1小時把孩子送到這裏“ 第17張

2、多從孩子興趣出發

“孩子是天生的學習者,如果我們讓他們做什麼事情,他們不願意做。那是這個‘什麼’出錯了,這是我們的問題,而不是孩子的問題”。這句話在這家幼兒園參觀中不斷地出現在我腦海中。

如何真正地從孩子興趣出發,把“教和學”貫穿其中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而不是一味地去思考,怎麼讓孩子學習某個知識點。小D最近每天放學回家路上最愛做的一件事就是撿掉落在地上的樹枝。估計不少孩子都有這樣的“興趣愛好”吧,但我們會怎麼做呢?

這家幼兒園的孩子們也愛撿樹枝,我隨手數數就發現了7個和樹枝有關的“教學”活動,樹枝可以成為寫字認字工具;可以成為角色扮演的道具;可以成為鍛鍊手眼協調的工具;可以作為數數計算的輔助;可以搭建小木屋等等等等。我想這才是“玩中學“的精髓吧,一切從孩子興趣出發。

孩子們就是這樣認識了字母

”我重視早期教育,所以我每天開車1小時把孩子送到這裏“ 第18張

幾根樹枝一些毛線,孩子們鍛鍊了手眼協調能力和專注力

”我重視早期教育,所以我每天開車1小時把孩子送到這裏“ 第19張

我很喜歡這個幼兒園,但這樣的幼兒園,我無法提供給小D,我相信今天打開這篇文章的大部分你們也做不到。

“這樣的生活我無法得到,這和我無關,我很沮喪”;和“這樣的生活雖然我暫時沒有,但有什麼可以為我所用”,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思維模式,但結果截然不同。希望我今天的這篇分享,也能讓大家像我一樣,有所思考,有所啟發,有所觸動。

教育是什麼?教育就是引導孩子,教育就是引導孩子去發現自己的無限可能。父母是什麼?父母是孩子成長的容器,容器的大小決定了孩子的格局。

文章轉自微信公眾號:大J小D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