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教 > 学前教案 > 叫醒孩子的耳朵,5个方法胜过千言万语

叫醒孩子的耳朵,5个方法胜过千言万语

来源:宝贝周    阅读: 5.37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1、让孩子说出感受

我们都知道孩子在3岁以后才会比较完整的自我表达,但不意味着3岁以后你才让他认识感受。帮助孩子“认识”感受要做在引导其“表达”感受之前。

孩子在1岁以后,当Ta开始有愤怒情绪、害羞的情绪出现的时候,我们可以告诉Ta,这样的情绪叫“生气”、“害羞”,让孩子像认识香蕉、苹果一样的认识不同感受的存在。

在2-3岁的时候我们要着重去帮助孩子发展语言,表达感受,处理感受。我们可以去帮他梳理感受,除了发脾气你还可以说出来,强化他说出来的动作。

案例孩子睡觉前想吃糖,在金宝贝做指导师的一位妈妈是怎么处理的呢?

这位妈妈对2岁的女儿说:”妈妈知道你很想吃糖,问题是你现在已经刷完牙了,明天我们再吃好不好!”

你注意她说的话了吗?

她说的不是但是,而是问题是。这也是沟通技巧。“但是”代表转折和改变对方,“问题是”代表我们把问题抛出来,更中立。

孩子听完很不情愿就点了点头,这时候妈妈走出了房间。

这个动作表示没有我在旁边监督你,我相信你。

孩子紧接着拎着糖罐出来了,跟妈妈说:“其实我不是想吃,我就是想闻一闻”。一边闻一边流眼泪。

妈妈说“宝贝,妈妈知道你很想吃,控制住真的很不容易,你知道牙齿也很重要,但还是有点控制不住自己,所以你想哭你就哭一会吧。“妈妈就抱住她,当她哭完后,哼哼唧唧了半天然后跟个没事的人一样去睡觉了。

在这个例子中,这位妈妈很好的去处理了这个问题,孩子之所以能表达出:我想哭一会,是因为妈妈在此之前对孩子的情绪都是接纳的,所以孩子知道我不需要压抑“哭”,可以表达自己的感受。

叫醒孩子的耳朵,5个方法胜过千言万语

2、提示信息

提示孩子该怎么做,少说“不要”

我们常常在跟还是说话的时候,爱说“不”、“不要”,其实当人在说“不”的时候反而在强化这个行为。

案例有一次我的儿子拿着一个羽毛球拍打了我一下腿。一般情况下,大人会说:好疼的,不可以的哦。

但是问题是你给他讲不可以,他知道可以怎样做吗?

于是,我告诉他球拍是用来打球的。然后他晃晃悠悠的走到框里的去把球拿出来一直拍。

特别是对1岁半到3岁,正处在自我意识高速发展阶段的孩子,在排出有危险状况的前提下,尽量少和他们说“不”。

用“可以怎么做”来代替“你不能怎么做”,这样可以来减少冲突。

案例我老公的原生家庭里,吃饭有各种规矩,所以我老公潜意识里也会很在意孩子吃饭时的细节。他们俩常常为此闹矛盾。我要给他们创造机会,让家庭可以向着一个正常的轨道去发展。

于是我们坐下来开了一个家庭会议,以后出现这样的情况,爸爸除了吼叫孩子,还有什么其他方法吗?最后商量一个方式就是互相给信号做提醒。

爸爸脾气不好的时候,我儿子就说:“爸爸我爱你”,爸爸的火发不出来了。

所以问题发生了不可怕,关键是你怎么看待和解决它。

叫醒孩子的耳朵,5个方法胜过千言万语 第2张

3、写/画便条

不管孩子认不认字,他们都期望收到小便条。

案例我的儿子睡前爱磨蹭,有一次,叫了他好多遍,睡前牛奶都还没喝。于是我给他写了一张纸条,放在一个小汽车上,告诉他,儿子,这是你的快递。他打开让我念给他听,我在上面写着:

再不喝我,我就冷了。

——你的牛奶

结果儿子一听完就乖乖跑去把牛奶喝光了。

虽然没有一种方法能够一试百灵,但偶尔可以利用文字或者画画的优势给孩子写便条沟通,小孩子会觉得很新鲜。

4、游戏

游戏可以帮助孩子心理和智能同步发展,在沟通中也可以引导合作,建立连接、转移压力和忧虑,正如金宝贝倡导的理念:游戏+体验=学习。

案例孩子在6个月到3岁之间会有分离焦虑。躲猫猫的游戏可以帮助孩子们转移分离焦虑。因为你从心理上暗示Ta,东西没有了,还可以出现。妈妈爸爸走开了,还会回来。

又比如在金宝贝上早教课做彩虹伞游戏时,有些孩子不习惯。家长应该意识到,不是孩子不喜欢这个游戏,而是孩子的空间记忆还没有发展好。这个时候,我们不要去强迫孩子,而应该多做一些引导。比如允许孩子钻窗帘,满足Ta对空间感的探索。

当处在陌生人焦虑期的孩子见到你的朋友感到害羞焦虑时,你可以让这位朋友拿一个孩子经常玩的玩具一点点的靠近Ta,或者和Ta玩一个你们经常玩的游戏,有助于陌生人和孩子对应。而且你要时刻保证自己在孩子身边,给孩子安全感。

所以当孩子在上早教课做游戏的时候,不仅仅是孩子在学习,我们父母也是真正的受益者。

叫醒孩子的耳朵,5个方法胜过千言万语 第3张

5、承担行为后果

承担行为后果是让孩子承受自己行为所产生的自然后果。

案例孩子在发脾气扔坏玩具时,你会做出什么反应?

积极引导型的家长会告诉孩子:妈妈知道你很生气,玩具坏了你也不开心。

让孩子先感受到你是理解Ta的。同时也要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玩具不会再买,接下来需要做的是修玩具。而不是其他与行为后果没有相关性的惩罚。

这种引导方式向孩子传递了3个信息:

1、生气的是正常,情绪会自然发生,但是我有能力调整;

2、不管我怎样,爸爸妈妈会接纳我,会教我生气的时候该怎么做;

3、我生气的时候不用扔玩具,但是我可以去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在这个过程中,也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

你也许会问,我们使用了这些方法,孩子就一定会听我们的吗?

当然不是。但当我们一次次用积极的方式去跟孩子沟通,我们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会越来越好,我们在建立一种情感的氛围,鼓励孩子和我们合作。

我们想找到一种语言,培养孩子作为“人”的能力,保护他们的自尊,让他们的心灵不受到伤害。

我们想树立一个榜样,在互相尊重的平台上沟通,无论是童年,叛逆的青春期,还是长大成年以后都能够受用。

教育资讯
故事绘本
胎教知识
行为心理
智力发展
学前教案
幼儿园教育
亲子活动